创新载体

  • 日期:2022-03-21
  • 来源:浙江特检
  • 浏览次数:6983

1.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017年9月,经省科技厅、省发改委批准认定。主要开展承压设备风险评估与寿命预测、特种设备智能化检测、电梯安全与风险评估、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完整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升级、拓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边界与范畴、研发新检测机器及技术保障安全方面取得新进展。

2.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焊接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11月成立,经省发展改革委认定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由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依据浙江省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需求,以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是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瞄准领域内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搭建一个全省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焊接技术的研究、设计和中试的公共平台;围绕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焊接技术开发及装备研制、焊接质量检测及安全评定技术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3.浙江-乌克兰材料与焊接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2021年12月成立,是经省科技厅批准认定的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由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瞄准新材料及焊接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攻关,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高等级焊接材料、轻质航空航天用合金、高温合金材料、特种耐蚀合金等方面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建设国外领先新材料及表面工程处理的性能评价能力;围绕高压储氢容器、高压储氢气瓶等关键氢能装备,建设综合氢能装备检验检测和质量评价关键技术能力;针对高端装备制造和应用领域的检测与评价难题,建设新型焊接结构诊断与状态监测能力;以打造国际认可的材料与焊接检测实验室为目标,建设材料与焊接检测工艺的国际认可。助力全省材料与焊接产业高质量发展。

4.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011年10月获批设立杭州市院士工作站,2015年3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被评为“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目前在站院士2名,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群鹏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赵振业院士。

5.浙江省特种设备与能源环保计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10年4月,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西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等核心单位共同创建,主旨是为特种设备的研发、试验、主动设计、检验检测、监管、人员培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平台连续多年获科技厅绩效考核优秀或优良。

6.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年8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2015年1月,首名博士后进站研究,至今共培养博士后人才2名。

7.国家电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11月,由浙江省科技厅批准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2013年10月,被科技部纳入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名单。2017年9月,国家电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换届,目前共有会员34家,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理事长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为常务副理事长单位。联盟旨在推动电梯行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能力建设、促进电梯产业质量提升。

8.市场监管科普基地。2016年7月,经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认定为“国家质检科普基地”。2019年3月,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更名为“市场监管科普基地”。该基地于2017年4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9.松阳不锈钢高质量产业服务平台。与松阳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松阳不锈钢高质量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精准对接松阳不锈钢产业需求,为松阳人民政府实施税收优惠、质量奖励、创新服务、绿色示范建设等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检验检测、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服务,支撑松阳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

10.电梯创新设计公共平台。围绕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原则,构建先进的创新设计制度,聚一批电梯产品创新、研发与测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引导电梯行业向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