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 日期:2022-03-21
  • 来源:浙江特检
  • 浏览次数:6517

  省特科院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质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十余个创新载体。在全球首次提出了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超声检测与缺陷安全评定技术,并实际应用于聚乙烯管道安全检测;“高性能非金属管道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特种设备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的研发和检测能力建设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压力管道内检机器人智能检测、大型承压设备爬壁机器人智能检测、特种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三大研发能力,已经开展大型承压设备爬壁打磨和爬壁检测机器人、高压地下储气井检测系统、水下管道检测机器人、长输管道内检测系统、特种设备无人机检测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研制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机器人、大型承压设备爬壁检测机器人等智能检测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已授权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当选2019年度“全省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十强”,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案例展示(一):机器人+检测

  大型承压设备爬壁打磨和爬壁检测机器人,已在浙江物产化工港储有限公司、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嘉华宸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开展应用。该款机器人的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球罐、储罐等大型承压设备在检维修工程中需要采用搭脚手架,依靠手工打磨及人工无损检测作业,存在工作效率低、作业周期长、作业环境恶劣(灰尘大)、人工劳动强度大、整体费用高等问题,可实现免搭脚手架下的焊缝打磨作业和磁粉检测作业,机器人采用永磁吸附方式实现爬壁运动,具有高可靠性、免跌落等特点,打磨作业效果明显优于人工作业,打磨速度高于0.5米/分,打磨质量符合超声、磁粉等无损检测作业要求。

案例展示(二):高性能非金属管道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的高性能非金属管道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针对以聚烯烃及其复合管为代表的非金属极端服役管道目前存在的性能预测困难、检测方法缺失等问题,在“863”计划及总局质检公益课题《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超声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200810538)、省局重大项目《RTP接头自动超声检测与识别系统研究》(20090107)等课题的持续支持下,攻克了高性能非金属管道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形成授权发明专利49项,牵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9项,出版专著、编著各1部。项目成果已在港珠澳大桥输水工程、新疆罗布泊盐田采收、大连海底管道、三明煤矿井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打破了国外对极端服役条件下高性能非金属管道的垄断地位。

【联系人】

  唐 萍 15967197346